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决胜中原|漯河:文明创建统领 城乡融合加速

2022-09-29 23:56:37 432

摘要: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海方新时代漯河之城乡建管城乡建设管理和融合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漯河是全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城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连年居全省前列,完全有基础、有优势把城乡建管工作打造成“出彩点”。要勇于探索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海方

新时代漯河之城乡建管

城乡建设管理和融合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漯河是全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城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连年居全省前列,完全有基础、有优势把城乡建管工作打造成“出彩点”。要勇于探索创新,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持续提升建管水平,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为全省标兵,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全省标杆。

仲冬时节,沙澧大地依然五彩斑斓,仿若画卷。无论城市农村,干净整洁、绿意葱茏、清朗悦目。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漯河市强力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坚持创建为民实现创建惠民

12月11日上午10点多,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棉麻龙泰小区居民靳巧玲和往常一样,从菜市场拎着两兜菜回到小区大门口,智能人脸识别系统显示为绿色,门自动打开,她几乎没有停留便直接进门。

“大门认得小区的人,认得小区的车,在家还能用手机给大门口的人视频开门。在小区住30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随着智能门自动关闭,大门口留下靳巧玲一连串感慨声。

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棉麻小区,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曾几何时,地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用靳巧玲的话讲,“下雨天水能淹到脚脖子”,而且小区无人看管,“社会上的人随便进出,没有一点安全感。”

变化来自漯河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开展的“三无楼院”专项治理。按照“党建引领、县区为主、属地负责、部门指导”的原则,漯河市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注重“物理”变化,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小区整体形象,又注重“化学”变化,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内外兼修”,打造温馨家园。目前,全市994个“三无楼院”全部转化升级,初步实现了有组织领导、有单位分包、有管理队伍、有人防物防“四有”目标,1068个老旧小区得到改造提升。与此同时,漯河市投资1.09亿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1035条,改造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实现背街小巷硬化美化亮化全覆盖。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漯河市将人民满意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高评判标准,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围绕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漯河市科学编制和完善绿地系统、综合交通体系、景观水系等27个专项规划,谋划实施城市功能区功能完善行动计划、城市集中供暖行动计划和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三大行动计划”,以及城市综合提升工程、便民服务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城建环保工程、生态水系工程和生态绿化工程“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沙澧河二期工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百城提质。漯河市的水和空气质量全省居前,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优先确定创文项目。按照创文优先的原则,2018年以来,漯河市共实施创文项目53个,投入资金36.37亿元。相继建成城市展示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新建改造市区道路31条、打通断头路15条,新建改造15座桥梁和17个街头游园,绿化提升主次干道14条,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4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0处,125个小区建有健身广场。投资近6亿元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20台,实现市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近100%。

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在全市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按照每个社区不低于500平方米办公及活动场所的标准,新建社区26个,改(扩)建社区38个,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903万元。各社区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社区便民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补齐农村短板建设美丽乡村

道路平坦干净、车辆停放有序……走进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姚庄村,记者眼前一亮。

“以前的姚庄村道路坑洼不平、污水横流,群众怨声很大。通过创文,这些问题彻底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家也自觉维护村内环境卫生,老百姓都越来越爱干净了!”村民姚光辉激动地说。

黑龙潭镇政府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高标准整修镇区道路,全面提升沿线绿化亮化水平。仅姚庄村就累计投入150多万元,对背街小巷、主干道路等全面改造提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城市提质发展的同时,漯河市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漯河市把加强农村卫生保洁、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不低于农村人口2‰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基本实现了农村保洁队伍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有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898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乡镇13个。

道路通,百业兴。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城乡融合,漯河市围绕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7%,远高于全省标准。

与此同时,全市还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文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城乡风貌焕然一新,城乡差距日益缩小,漯河城乡融合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坚持德法并举加强文明管理

人人文明,路路畅通。交通文明程度是文明的重要窗口,是城市管理水平的直观指标。漯河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5500万元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投资3900万元新设置交通护栏90公里、交通指示牌2300个,施划热熔标线47万平方米,实现市区主次干道硬隔离全覆盖,有效杜绝了车辆随意变道、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同时,持续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管罚并举,大力规范停车管理,营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不仅是交通整治。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漯河市大力推进“五小”门店、农贸市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门头牌匾等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建管水平。

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

今年3月1日,漯河市首部专门促进文明行为养成的地方性法规《漯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科学确立了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体系,有效填补了漯河市在文明行为促进立法方面的空白。

“这下好了,有了法规,就可以让那些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受到约束了。”市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运用法治手段管理、规范市民的行为,让文明行为褒奖有章可循,让不文明行为惩处有法可依的同时,漯河市还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诚信建设“红黑榜”季发布及褒奖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实施个人信用分“沙澧分”积分评定,在13个领域累计发布红黑名单5600余条,归集信用信息2.3亿条,信用联合奖惩实施率居全省先进水平。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如今的漯河,城乡环境更好了,管理水平提升了,交通更加方便了,人们的文明素质更高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今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漯河荣耀入选。接过“全国文明城市”奖牌的漯河,正加快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文明城市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农村美了产业旺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海方 通讯员张帆

走进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北部的仲李村,村口的“聚芳园”内,各式花木错落有致,绿意葱茏,汉字文化元素点缀于鹅卵石小路,俨然城市园林。

“这里原来是一个40多亩的垃圾坑。”村党支部书记李东升说,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平整了荒地荒坑,建设了乡村森林游园,还将废弃的石磨打造成小景点,将5处小型游园连片发展为“知春园”,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效益。

龙城镇的冢马村也是旧貌换新颜。“俺村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过去道路坑洼不平,垃圾随处可见,现在荒坑变成了池塘,臭水沟改成了水渠,村边种了很多大树,环境美了,空气更清新了,连鸟儿都多了。”正在绿化园区除草的村民马绍谦说,得益于护林员的工作,他还有了固定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

近年来,郾城区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抓手,努力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区、镇、村三级联动,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粪污满地等痛点、难点问题入手,抓实污水治理、乡村绿化、垃圾清理、户厕改造四项工作,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人勤景美引客来。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龙城镇冢马村的红色记忆馆、化身台寺和孔沈邓村的孔子学堂以及十五里店村的万亩桃园,均被列为“幸福漯河乡村游”1号线路的主要景点,初步形成了以“观沙河风光、游万亩桃园、采优质林果、品特色餐饮、听儒家经典”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旅游品牌。孔沈邓村党支部书记邓青峰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到村里旅游的城里人多起来了!(转自《河南日报》2020年12月17日第12版》)

编辑:王超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