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雁门苍苍,桑干泱泱,昭君出塞,千古传唱。因为有历史佐证和传说表明王昭君葬于此,因为对这段历史的较深了解,所以有了不少人每年此时非去青钟,非要祭奠的理由。又逢九月,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举办的2021年昭君文化旅游活动近日再...
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
雁门苍苍,桑干泱泱,昭君出塞,千古传唱。
因为有历史佐证和传说表明王昭君葬于此,因为对这段历史的较深了解,所以有了不少人每年此时非去青钟,非要祭奠的理由。
又逢九月,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举办的2021年昭君文化旅游活动近日再掀帷幕。
精神故土
说青钟村是精神故土,并非空穴来风。
青钟村已经连续九届的昭君墓祭拜仪式是很有说服力的事实。今年朔州市旅游业协会、朔州市昭君文化研究会以及远道而来祭拜的湖北、内蒙、陕西、山西等省市的嘉宾及社会各界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聚青钟,共同缅怀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女性,以慰昭君之灵。这足以印证昭君精神的现实召唤。
王昭君的故事,在青钟村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公元前33年,汉家女王昭君为民族团结,家园安宁,毅然离开中原,踏上塞外大漠,换得民族融合,亲手缔造了蒙汉边界半个多世纪的安宁祥和,免除了战乱所带给人民的灾难,做出巨大历史功绩,值得人们铭记纪念。
公元十五年,去国还乡的王昭君在归途中长眠于青钟。就此消弥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青钟村的汉代墓葬青冢封土堆,被认定为昭君墓是山西民间的自发行为,由此而展开的文化传承活动彰显了昭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距朔州市区20公里外的青钟村隶属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此村明万历年版、民国版《马邑县志》,清雍正版《朔州县志》记载叫“青冢”。2013年南榆林乡政府在该村建筑的工地上发掘出清道光26年的3通石碑,碑记有青钟与青冢村的名称由来。青钟的“钟”字取自村内藏山大王庙里大古钟的“钟”字,且与冢字是谐音,呈吉祥之意,清道光27年(公元1847年)把“青冢”村改成青钟村。
如今青钟村村北占地2万平方米以上,高10米有余高大的人工封土堆土堆属汉代古墓,建村至今村民一直呼其为“青冢”。传说王昭君葬于此墓。
孰真孰假?难以定性。但历朝历代的人们纪念缅怀王昭君却是真的存在,其精神代代相传,文化绚烂夺目。如今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的青钟村不再仅仅是一所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堆,考古发掘和人文运作展现出其旷世的风韵,此处承载团结中华民族的使命,也诠释着中华儿女爱国爱家的由衷情怀和乡恋乡愁。
精神盛会
长空鸣雁秋时至,昭君文风又一年。
9月13日,由中共朔州市朔城区委员会和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朔州市朔城区2021年昭君文化旅游活动在崇福广场举行隆重启动仪式。
朔城区委书记孟维君宣布朔州市朔城区2021年昭君文化旅游活动启动,区委副书记、区长成国栋致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常武权参加,区委常委、副区长贺宏丽主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耀文以及来自王昭君家乡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代表,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研究分会,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院及五省九市的昭君文化专家学者500余人参加活动。
“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区”的朔城区,近年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朔州市委部署要求,以建设市域核心区、打造品质新朔城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一城一园一山一泉”保护和开发,积极申报创建崇福寺5A级景区,扎实推进朔州老城城墙及城门保护性修复,建成非遗民俗文化园,编创上演《寻梦桑源》实景剧,丰富拓展马邑文化旅游季、昭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对利民古长城、张蔡庄十二连城、圪针沟移民旧址进行修复保护,将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休闲农业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观光游,全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荣获“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名区”称号。昭君文旅系列活动是一场集历史、经贸、旅游、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盛宴,也是一场思想文化交流的盛会,将进一步促进五省九市之间的人文经济交往。
当天在朔城区崇福广场,伴随着气动山河的威风锣鼓,朔州市朔城区2021年昭君文化旅游活动正式启动,通过打造昭君文化品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朔州素有边塞古都、朔方名邑之美誉。两千多年前,王昭君阔别家乡,途经朔州,远赴塞外,开启了一段流芳千古的和亲之旅。两千多年来,“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昭君文化,已沉淀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朔州市官方希望五省九市专家学者以此为桥梁和纽带,加强在研究创作、宣传推介、品牌建设、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昭君文化,让昭君文化和昭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
来自内蒙昭君博物馆副院长包苏那嘎深有感触说,五省九市沿线地方,作为一个文化的纽带,以此来促进文化旅游,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是经济文化的这么一个交流通道,更是一个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一个文化长廊。
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顾问、国家一级作家谭光荣有感而发,塞北朔州不仅非常大气、非常美丽、非常有文化氛围,而且在传承昭君文化,发扬昭君品质方面,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这次大家参加这个活动就是让昭君文化在5个省9个市和40多个旅游实体形成一个大的气候,进一步拉动旅游,拉动内需。
据了解,此次文化旅游活动为期两天,将通过举办民俗展演、昭君文化研讨会和昭君文化旅游推介会,多维度对外展示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魅力,从而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朔州市昭君文化研究会表示,他们要紧紧抓住当前文旅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让昭君文化不仅仅停留在研讨上,还要切实抓好文化传承和成果转化,为促进文旅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精神传承
文旅产业是山西未来发展环节中的一个重头戏,记者从小生在塞北,自然希望家乡的文旅产业能蒸蒸日上。
9月13日下午,朔城区政府会议中心召开2021昭君文化研讨会,与会者就昭君精神和昭君文化如何促进地方文旅发展作了深度探讨。朔城区人大副主任梁耀文主持会议。湖北省宜昌市宜昌昭君文化促进会顾问、国家一级作家、少将军衔谭光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研究分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院长武高明;陕西省榆林市榆林昭君文化研究会会长马永生;山西省大同市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理事、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学会副会长刘志尧;山西省朔州市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希忠等人分别在会上发言,大家对山西文旅产业发展作了分析和建议,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发,旨在找到文旅这道题的解法,各抒己见,弘扬精神,繁荣文旅,达成共识。
2021年9月14日上午,万通源大酒店三楼2021昭君文化旅游推介会气氛热烈。朔城区委常委、副区长贺宏丽主持,来自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陕西省榆林昭君文化研究会,分别作了文化旅游推介,多方取得丰硕成果。
众所周知,文旅文旅,有文有旅。文旅是一个泛概念,包含了旅游、度假、纪念品售卖,以及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从精神层面来说,一定要有文化意义,才会被人们认同。比如这个旅游点,这个旅游项目是否符合传统审美方式?是否能够承载团结中华民族的使命?……大家在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之中,除了要放松心情和获得感官体验之外,内心若能产生一种与之相关的精神,比如祭拜王昭君遗址后,更加知道和平的可贵,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树立爱国精神,形成文化共识。
不可否认,支撑一个地方文旅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即该地区民众的可支配收入。依靠本地消费者,才能孕育出一个成熟优质的文旅产品,才能有机会与全国各大文旅产品竞争。有关专家认为,文旅资源如果没有配套在人口聚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是很难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流量和现金流的,也就很难获得高质量发展的机会。
朔州人口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市群连接度低,周边市县也非富裕地方,这必然是制约朔州发展的一个因素。
改变朔州文旅现状,需要人们改换视角,从新的维度寻求新的操作方法,打通新的路径。昭君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就是很好的尝试,且卓有成效。昭君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是山西人民的自觉行为。事实上,深厚的民间土壤,是昭君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根基。人们通过在自己的故乡修建或认定昭君墓,通过创造昭君神话,表达对昭君的热爱与希冀。与精英阶层相比,人民大众对昭君形象的塑造与昭君精神的认识更质朴、更纯真,他们把昭君当成了真善美的化身,当成了人民的保护神。王昭君故事注入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历史告诉我们,昭君出塞推动了中国文明历史发展的进程,也影响了世界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爱国主义的典范,是民族团结的典范。昭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原动力,是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弘扬昭君文化,讲好昭君故事是时代赋予朔州人民的光荣使命。
朔州人民对昭君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值得肯定。尤其是青钟村“青冢”被当地百姓认定为昭君墓并对其进行保护和祭拜的过程,反映了各族群众对昭君精神与昭君文化的朴素认识与主动传播,体现了昭君文化深厚的民间土壤和厚实的群众根基,彰显了昭君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朔城区2021年昭君文化系列旅游活动,无疑是现代人们感恩当下幸福生活,不忘翻阅历史教科书,有声有色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