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根 通讯员 范磊 刘松炜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平鲁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拓宽省校合作领域,深化省校合作成果,不断释放广纳贤才的强烈信号,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32个,形成12大基地共66个具体基地建设项目,力...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根 通讯员 范磊 刘松炜
全省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平鲁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拓宽省校合作领域,深化省校合作成果,不断释放广纳贤才的强烈信号,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32个,形成12大基地共66个具体基地建设项目,力促企地与高校“拥抱”、产业与科研“联姻”,全力打通校企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最后一公里”,为实现“转型出雏型、实现双翻番,建设美丽幸福新平鲁”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高站位
锚定“第一资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平鲁区领导班子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省、市深化省校合作部署会议结束后,平鲁区迅速行动起来,精心谋划,突出重点,把握要求,提前开展“十二大基地”需求摸底工作,出台了《平鲁区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工作方案》及《平鲁区深化省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规则》,建立了深化省校合作工作专班,为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1年10月28日,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王飞挂职平鲁区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一职。这是平鲁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深化省校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与省人民医院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全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实践。
该区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突出高精尖专导向,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与山大附中合作,选派4批次近200名教师赴山大附中学习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举办两期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暨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班,对来自全区教育、医疗、企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代表共180人进行了培训,选派张永亮、李亚军分别参加全省举办的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分别赴北大和清华开展为期6个月的学习。为推动平鲁区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聚合力
引入发展活水
2021年12月22日,朔州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挂牌仪式在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两大创新平台的成立,标志着该区狠抓创新生态建设,形成现实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科技创新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科学的发展定位、良好的区位优势、团结的领导班子、务实的工作举措,打造出了平鲁区亮丽的“金名片”。
该区围绕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三个关键”,全力推动深化省校合作工作走深走实。在人才引进方面,教育系统招录大学生47名;引进50名大学生充实乡村基层治理力量;招录公务员13名,招录选调生2名;招聘急需紧缺专业研究生人才9名;柔性引进专家教授3人。科技创新方面,成功申报全国科普示范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签约智库合作专家14名,与北京科技大学、香港亚王能源集团合作粉煤灰、煤矸石提取氧化铝项目,与清华大学、山西国普能源国家863科研成果铅酸电池转化应用项目,与天津大学合作二氧化碳捕集和应用项目,与北京大学下属企业北京燕园科技有限公司在医疗领域全面合作,与中石化石科院共建“朔州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与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共建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博士工作站,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煤矸石高效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推动深化省校合作不断落到实处,为平鲁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平鲁区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开展精简审批事项、材料、环节、要件和时限“五减行动”,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向审批“最少”、流程“最优”目标迈进。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公正透明市场规则,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深化省校合作举措,该区签约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7个、就业创业基地3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4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16个、智库合作基地7个、高校优质生源基地10个、红色教育和国情研修学基地5个、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1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8个、校友招商引才基地3个、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和智力支撑。
木茂鸟集,水积鱼聚。省校合作唱主角、打头阵,如火如荼地在平鲁区开展,实现了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与区域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立足区域发展所需,持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打造合作平台、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全力谱写深化省校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