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阴县位置图山阴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总面积1657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山阴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经历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等大小的战争4700多次。战国的李牧,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唐朝的薛仁...
山阴县位置图
山阴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总面积1657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山阴文化底蕴深厚,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经历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等大小的战争4700多次。战国的李牧,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唐朝的薛仁贵,宋朝的杨家将等,都曾在这里戍边守土。
一、历史沿革
1、唐为马邑县地,辽置河阴县,初属朔州,后属应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名山阴县,治今县南故驿村北。金贞祐二年(1214年)升为忠州,属西京路。
2、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金城县,后于今山阴城复置山阴县。明、清均属大同府应州。
3、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37年县治移至今址。
4、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改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与应县并为山阴县,属晋北专区。1959年恢复原制。1961年复属雁北专区。1967年属雁北地区。1989年属朔州市。
二、地名来历
因县境在佛宿山之北得名,清光绪《山西通志》:“辽河阴县,以县在桑干之南。水南曰阴,故曰河阴。其后更名山阴,以在复宿山之北。”复宿山即佛宿山。
三、风景名胜
1、明长城。山阴县境内的长城属内长城,是山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它东起新广武,西接代县分红岭,依恒山之阴连接着内长城东段18个重要隘口,全长5.3公里。
2、广武城。广武城是明长城山西镇重要关堡。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广武堡有新、旧两座,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广武旧、新两城是研究国家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05月25日,广武城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汉墓群。在新广武城北一片广阔平原上,散布着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坟土堆,坟土堆连绵起伏,当地群众称为“谎粮堆”。整个汉墓群占地7.5平方公里,现已标定墓冢294座。236号是最大的墓冢,占地4亩,高约20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汉代墓群,对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化悲岩寺。化悲岩寺,名曰碧岩禅寺,又名化悲庙,俗名羊驮寺。位于山阴县后所乡辛立庄村西南3千米处,距县城35公里。始建于北魏时期,几经沧桑,几度重修,漫漫的历史给这片神奇的土地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凡民间庙像,这里几乎应有尽有,正如民间传说“人无全人人,化悲庙有全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