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9:59:18 | 浏览:352
太谷秧歌,乡土气息浓郁,表演诙谐风趣。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了有关山西省晋中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特色民间艺术。
报道指出,太谷秧歌又称祁太秧歌,是广泛传唱于晋中一带的民间戏曲;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太谷秧歌可追溯到唐代,最初只是太谷民间流行的民歌小调,伴随着农事活动互相传唱。明代后,“闹秧歌”分化为以舞蹈为主的“过街秧歌”和以说唱为主的“地秧歌”。清代时,太谷各大商号遍及全国,频繁的商贸往来,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发展,“地秧歌”得以吸收、借鉴、融合凤阳花鼓、采茶舞等外地民间艺术的形式,使自身表现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并逐渐向戏曲化方向发展,开始出现了自编自演的秧歌剧目。清光绪初年,太谷民间普遍成立了秧歌农余班——“窝儿班”,并以“交社社”的形式在周边地区活动。
形意拳,孩童也喜欢。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太谷秧歌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乡土气息浓郁,表演诙谐风趣,曲调优美多变,语言朴实无华、亲切感人,极具地域色彩和艺术魅力。秧歌的唱腔与道白用太谷方言入韵,韵味十足,在乡间俚语中,透露出纯真的自然人性之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秧歌艺人,也成为太谷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它具有修身养性、益寿延年、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和技击防御等强大功能。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的传承,形意拳已传遍各地。经考证,形意拳的发源地就在山西晋中。
形意拳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效果,蕴涵着哲理、医理、儒道思想以及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兼备了修练、防身、技击、强身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功能。(完)
山水滋润着土地,养育着一方人,而文化则浸润心田,衍生出一个城市的气质。近年来,常山县紧贴时代需求和省市部署,实施文旅拓展行动,全力打造“宋诗之河”,努力建设宋韵文化传承典范县。如今,这里处处闪耀着文化之光,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文化盛景”图
2018-10-25 14:22 | 黄岩区政协文化宣传组蔡志敏 摄近日,台州市黄岩区政协举办第二届政协“和文化”研讨会,政协“和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该区不断深化探索政协“和文化”理论的又一举措。近年来,黄岩区深入做好“和文化”文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肖伟 李东强3月13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陕州地坑院景区,一簇簇迎春花争相绽放。景区管理处主任张春红正忙着为清明小长假做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乡村
3月5日,市民反映在新飞大道北延工程的施工现场发现陶片碎片疑似文物。经市、区两级文旅部门现场勘察,疑似文物地点位于市政工程处正在施工的新飞大道北延工程项目内。经对现场收集的陶器残品进行鉴别,其具有明显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西周时期的年代特征
西平县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河南省中南部,东邻上蔡县,西接舞钢市、漯河市舞阳县,南与遂平县毗邻,北和漯河市源汇区、召陵区交界。据传西平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为“西陵于夷”故名西平。西平历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本报记者 王露橦 通讯员 王培 张文丽“双蓬头,和合地,村风美,民心聚;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需牢记;爱国家,爱集体,跟党走,志不移。”这是任泽区辛店镇双蓬头村村规民约中的一段。 双蓬头村是“和合二仙”寒山、拾得的故
最美人间四月天,十里春风杏花开。4月9日上午,横山区“杏会杏会·幸好有你”乡村旅游文化节在响水镇井湾白岔峁村隆重开幕,通过线上线下完成了700余万元农特产品预售签约。沐浴四月春风,井湾白岔峁村山头上1400多亩杏林里人头攒动,来自榆林周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