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山西临猗,最是汉卿生斯地

2022-10-08 15:20:45 555

摘要:位于山西临猗关原头村的关氏祖庙里的关汉卿坐像(宋高立摄) 最是汉卿生斯地 ——临猗县关原头村崇关文化扫描 卫立业 关公后裔居关原 “武圣”文化代代传; 最是汉卿生斯地, 一代“曲圣”耀梨园。这是人们对戏剧大师关汉卿的出生地——山西省运城市临...


位于山西临猗关原头村的关氏祖庙里的关汉卿坐像(宋高立摄)

最是汉卿生斯地

——临猗县关原头村崇关文化扫描

卫立业

关公后裔居关原

“武圣”文化代代传;

最是汉卿生斯地,

一代“曲圣”耀梨园。


这是人们对戏剧大师关汉卿的出生地——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猗氏镇关原头村崇关文化的一首赞诗。

关原头村位于临猗县城南三里地的涑水河畔,故名“崇关里”,世代居住着汉代末年名将关羽的后裔。(除关姓外,还有石、荆等姓)。全村耕地面积2703亩,现有六个居民组,290户居民,1429余口人。华晋大道从村中通过,交通十分便利。


山西临猗县关汉卿故里——关原头村(宋高立摄)

2001年,在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临猗县博物馆原馆长、副文博研究员乔正安先生从该村关氏家庙和宗族中,发现一批诸如清代关氏家谱、汉寿亭候关公真像图、汉夫子石刻风雨竹、圣帝后裔影像图、汉夫子赞以及圣裔优免碑碣等珍费文物。这些文物以不同的形式和文字,再现了关公后裔的踪迹与延绵的历史,为研究关公文化,特别是关汉卿戏剧文化,考证关氏宗族历史的变化,以及清朝尊崇关公的时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真实史料。


位于关原头村西的关氏家庙(宋高立摄)


关氏家庙位于关原头村西,创建于清代:顺治年间,重修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占地面积为一千六百平方米,坐北向南,三进庭院。家庙以中轴线为准,依南向北建有影壁、月台、山门、牌坊、献殿、大殿,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山门基高宽大,雄伟壮观,门楹悬有“关圣帝家庙”巨幅匾额。献殿、大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雕梁画栋,装饰绚丽。两侧壁墙彩绘着圣祖“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出五关斩六将”等历史故事。殿前悬挂着”威震华夏、“护世真君”匾额。大殿内供奉着始祖关龙逄、圣祖关公、先祖关平、关兴四尊塑像。殿前悬挂一副木刻金字楹联,上联是“念昔先人佐夏扶汉昭精义”,下联为“垂裕后昆专经翼传广传薪”。另外,庙内还存放着历代镌刻的关公碑碣影像,供后人瞻仰和纪念。


汉寿亭侯关公五十三岁真像碑


汉寿亭侯关公五十三岁真像碑,高115厘米,宽60厘米,厚12厘米,上端镌文,下部为线刻影像。其镌文是:“此,帝君五十三岁小照也,为建安中所写。相传,至今面有七痣,须鬓苍白。仪容雄杰,关气逼人,威武凛冽。见于图画藏于解庙,普天之下,见是图者,莫不绘像而祀瞻仰而奉焉,谨识。”线刻关公坐像,头冠幞头中,身着蟒袍,腰系玉带,脚蹬朝靴。左手执带,右手执垫。卧蚕眉,丹凤眼,五绺美鬓徐徐飘扬,双目深邃而有神地凝视远方。仪容雄杰,浩气照人。坐像石碑的背面还镌刻有关公立体全身像,题首楷书:“汉寿亭候关公像”。内文四言为纂书:“义存汉室,致志以忠。春秋之旨,独得其宗。天地合德,君师同功。圣祖文式,百世所崇”。


汉夫子风雨竹,分风竹、雨竹两幅,均为组字画碑


汉夫子风雨竹,分风竹、雨竹两幅,均为组字画碑。高73厘米,宽41厘米,厚11厘米。风竹组成十个字:“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凌”。雨竹组成一句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据说,其诗意是:三国时,刘备战败下邳(今江苏睢宁),关羽为保全刘备二夫人,依附曹操。关羽虽身居曹营,承蒙恩惠,但始终不忘桃园结义之盟。当得知刘备之音时,便毅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此风雨竹之意,正体现了关羽赤胆忠诚的刚烈义气。


关原头村保存的关氏家谱

关原头村保存的关氏家谱,墨书“关圣帝家谱”。序系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修谱所撰,后序系民国七年(1918年)重修所作。序言文内述意大致有三:

其一,该村关姓始祖关龙逢、圣祖关羽、先祖关兴,后有郎、康、播、通、季至该先祖关直,系关公四十二世后裔(关氏解州世系排次为三十七世),迁徒于此;

其二,先祖关直原随祖居解梁(查《三国志·关羽传》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据《运城地区文化丛书郡县源流》和《临猗县郡、县、洲历代建置沿革》等资料称,历史上的解县指今临猗县的嵋阳镇和庙上乡。春秋战国之际,临猗东南有郇国,原周之候国。古郇之西北有解梁,为晋之邑。后魏灭晋,城毁,遗址就是现在的城东、城西村。秦立解县,城址在古解梁之东五里。至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近八百年皆如此。北魏时期,统治者为了管辖方便,将县划小,将解县划为北解(今嵋阳、庙上一带),南解(虞乡)。到隋朝,建置又扩大,撇去北解,将县城向西至桑(今临晋)。纵观从晋至魏晋的郡县建置,解梁均指今临猗的庙上、嵋阳、临晋等地。因而,有学者、专家提出: “关公就是临猗人。”1980年8月,由新华词典编纂组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新华词典》也持同样看法。该《词典》第299页载: “关羽(160——219),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人)……镇守荆州,曾在樊城大破曹军,后吴军偷袭荆州,兵败被杀。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称为关公,幷被神话,尊为“关帝””)。关直后居运城盐湖区北相镇西古村,娶胡氏,生二子:长子关从义,次子关从善。金大定四年(1164年),由西古村迁徒猗氏关原村。人称“防洪堤祖”。次子从善定在安邑古村,长子从义随父继嗣关原,后代延锦至今。


关原头村保存的关氏家谱

其三,关从义在关原生有四子,后有子孙十二人,至关直之后六世(即关公后裔四十八世),猗氏关姓已达三百余户。因兵火之乱,关姓人家先后有徒居平阳府临汾的(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话别《窦娥冤》的作者田汉说“关汉卿长于平阳”,指的就是这次“徒居”。),有迁居襄陵、太平等县的。猗氏境内的关姓大多居住在孙家庄、太范、杜村、尉庄及县城境内。

序言之后为谱系,内从关公后裔关直、长子从义、次子从善始起,后为从义的后昆至六十四世,世、支俱详录在谱。

关氏家谱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关公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史料,而且对研究中国文学、戏剧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世界文化名人,中国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籍贯问题历来争论不休。这次从关氏家谱查出:圣祖关羽第四十三代后裔关从义,金大定年间(1161--1189)从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西古村迁至临猗县猗氏关原头村。关从义在关原头村生四子:长子关伯元,次子关仲元,三子关叔元,四子关季元。关季元又生三子:长子关汉卿,次子关汉弼,三子关汉佐。从始祖关公算起,关汉卿是关公后裔第四十五世。这一史料证明关汉卿出生在临猗县关原头村,为千百年来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关原头村关氏家庙的供桌上供奉着“著作郎”关汉卿的牌位

关汉卿在关氏家谱中被称为“著作郎”,关原头村关氏家庙的供桌上供奉着“著作郎”关汉卿的牌位,1958年该村在庙里办食堂,关安祥老人土改时分得了关氏家庙,为了祈福,他将关汉卿的牌位搬回家里供奉。2014年9月,世界关氏宗亲总会第十一届恳亲代表大会在运城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关公后人来到关原头村寻根问祖,关氏家庙被修箿一新,庙里又塑起关汉卿坐像,“著作郎”牌位重回原位。


关氏后裔优免碑

关氏后裔优免碑,共三通,分别由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道光七年(1827年)所刻制,其碑文详述了清朝免除关圣后裔杂役差徭的内容。三通碑刻历经六任王朝,时间长达一百七十多年,优免关姓达两府(河东、平阳)二十二个县域。如此广的县域,时跨度又如此漫长,这样的殊荣,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优免碑还将猗氏原头村更名为“崇关里”,可知清代崇关惠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关公后裔四十二代、关汉卿曾祖关直墓碑,高310厘米,宽90厘米,系关氏合族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二月为先祖关直以下六世所立。碑文彰显了圣祖关羽为夏大夫关龙逢之后,汉为寿亭候,今受皇帝敕封“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的荣耀,表述了历代先祖的功绩。同时,记述了后裔经年在常平、解州住庙守墓,年年朝庙拜扫,奉祭祖先,以尽尊祖敬宗的道行。墓碑两侧楹联为:“列祖列宗忠义仁勇名千秋,晚侪后裔礼智勤谦声万代”。


圣帝后裔影像图绘制于布面,神态端庄,形常逼真

圣帝后裔影像图绘制于布面,高303厘米,宽201厘米。影像上方正中红色楷书:“圣帝后裔”四字,下牌龛中书六世、七世、八世关氏先祖名讳。其下四排彩绘男女全身坐像,男左女右,双方名四人,系夫妻之列。下至十二、十三世为牌龛状,内书名讳。影像上下,俱彩绘四幅山水图,使影像庄重美观,肃穆可敬。此影像图绘制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是关氏宗亲为先祖关直以至十三世先祖所绘制的。其图中第六,七排所绘的影像,男俱头戴清廷冠帽,身着朝服。此像绘制精制细腻,颜色艳丽,神态端庄,形常逼真。对研究清代的服饰、礼仪等,都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

关原头村虽然不大,但所具有的崇关文化底蕴和特色,却是十分的厚重和鲜明。有人说:“一个小村的祖氏家庙,竟能出现两个名垂青史的人物:一个是横刀跃马、忠义千秋的“武圣”关羽;一个是以笔为刀,直面封建黑暗统治的“曲圣”—“创作郎”关汉卿,谁不眼红?!”对于自己的祖先,村民们充满崇拜和自豪之情。据老人们回忆,儿时与邻村小孩玩耍,甚至长大外出,大家最爱炫耀的话,就是“我是关老爷村的人”,觉得很有面子,很有底气。每年大年初一、关公诞辰和每月的初一、十五,村民们都会自发地来到关氏家庙,进行形式多样的祭祀和祈福活动。己亥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应老友关英才先生相邀,我同老伴、姪孙女一起,到关原村去参加祭拜活动,只见锣鼓喧天,县戏迷协会正在演唱关汉卿所写的有关戏剧。关英才同志告诉我,中国的戏剧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孕育期,到元时为“产期”。关汉卿所创作的第一部元杂剧就是以关公为题材的历史剧《单刀会》。我笑着说:“晚辈写前辈,自然会写的特别好啊!”


卫立业(左二)与眉户表演艺术家李英杰(右二)临猗原政法委副书记关英才(右一)在关氏祖庙合影(宋高立)

关原头村是关汉卿的出生地,也是临猗县眉户剧团的诞生之地。建国后,关原头村和比邻的杨原头、吕原头曾一度是一个大队,叫三原大队。当时,杨原头村北也有个关帝庙。宽阔的大殿,斑驳的红砖,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很大的戏台,曾是村民最快乐的文化娱乐场所。1950年冬,临猗眉户剧团成立时,一帮男男女女就在这里排戏,而排出的戏几乎红遍全国,后来兴盛一时的《一颗红心》就是他们的杰作。三原人都说,那是沾了关老爷和“著作郎”的光。在关庙排戏能不红吗?很可惜,这样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关帝庙,文革时却被拆毁,现今成了一个国营农场的所在地。

剧团初创时,吕原头的吕芸生,作为发起人之一和行政副团长,为剧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1994年11月10日,是老团长吕芸生的九十岁生日,全团演职员喜聚吕原头,为其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图家一级演员、著名眉户表演艺术家李英杰,回忆了当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尝全”的艰苦生活,即兴编演了一段唱词,将祝寿活动推向了高潮:“今天为吕团长庆寿诞,来宾乡亲好喜欢。透过他老人家那慈祥的笑脸,不由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那时吃饭都困难,红薯也当美食餐。全部家当火柴箱也装不满,人都称咱是光屁股团。老团长为把剧团办,家当几乎全变卖完。剧团能发展到今天,有他的辛劳和血汗……。”我们共产党历来有个规矩,凡是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同样,三原头作为临猗眉户剧团的诞生地,为全县戏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也一定会永载史册的。

近年来,为弘扬关公文化,让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出更大能量。在县文明办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关氏宗亲和信众联谊会利用关公遗物的珍贵文化资源,办起了传承关公文化,弘扬诚信精神的道德讲堂,编写了“关公诚信故事”、“诚信宣言”等大量教材,成立故事队,讲座组。据《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该村诚信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后,已成功接待接受诚信教育的名界人士十八批近千人次。可谓是“春风甘露润无声,诚信新风扑面来”。

最近,在县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 它们联络县内外文化界知名人士,又成立了关汉卿戏剧文化研究会,为打造“戏剧文化名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作者系临猗县政协原副主席 / 摄影 宋高立)

(本组图文为作者原创,盗窃必究)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