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最牛的花馍、最畅销的玻璃器皿、最闻名的楹联村……细数山西闻喜几宗“最”

2022-10-08 14:52:52 2521

摘要: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山西广播电视台建台70周年之际,为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不断提升青年记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集中展现山西转型发展“三大目标”、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新成就,5月13—15日,山...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山西广播电视台建台70周年之际,为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不断提升青年记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集中展现山西转型发展“三大目标”、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新成就,5月13—15日,山西广播电视台党委组织青年记者赴运城开展“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

闻喜站

5月13日,山西广播电视台“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的记者们走进闻喜县,全面感受闻喜改革发展的成就。

闻喜花馍

说起运城闻喜,很多人先想到花馍、煮饼。殊不知,在闻喜,除了传统农业大县这个招牌外,工业上以钢铁、金属镁、玻璃器皿为主导产业,文化上有寺底村的楹联全国闻名。

走基层闻喜站

产业先行: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闻喜县工业底子薄、起步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逐步形成钢铁、金属镁、玻璃器皿、化工、建材、机械、陶瓷、农副产品加工八大产业和一大批优势企业。其中,玻璃器皿和钢铁产业是该县的主导产业。

在宏伟玻璃器皿厂,一进入车间,便看到工人们忙忙碌碌地穿梭其间,炽热的火焰映衬着劳动者专注的身影。一个个玻璃器具在他们的双手间滑动,在高温的作用下,慢慢成型。

工人烧制器皿

林惠意坐在末端流水线旁,负责成品包装。她拿起传送带上的玻璃品,放在铺好的软纸上,手腕一抬,不出两秒,玻璃品就包装得严严实实,可以装箱了。按她的速度,每箱6个玻璃瓶,她一天能装150箱。

林惠意在包装玻璃制品

“干了10年了,熟能生巧。”林惠意说,工厂里99%的工人都是本地人,享受着齐备的保险和福利。靠着这份工作,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简单而又幸福。

据了解,闻喜县宏伟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公司现有资产7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000万元,流动资产100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1亿多元,利税1000多万元。它是运城市规模最大的玻璃器皿生产企业。

玻璃器皿样品展厅

据该公司生产副总赵彦龙介绍,目前,该公司生产“花瓶”“饮具”“风灯”“蜡台”四大系列三千余个品种,产品全部出口,远销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瑞典宜家公司“质量优秀产品奖”。闻喜现已成为全国大型人工吹制和机制玻璃生产基地之一,其中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占全国产能的40%,在国内外玻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2017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特别授予闻喜县“中国玻璃生产基地”称号。

建龙集团车间

闻喜县的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第一大民营钢铁企业,实现了千亩园区、万人企业、百亿产值、十亿税收的目标。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亚平介绍,该公司是由建龙集团对原海鑫集团实施重组后赋予新产业、新内涵、新面貌的全新公司,建龙集团在炼铁、炼钢主体设备方面达到国家大型钢铁企业装备水平,轧钢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与国铁相连的铁路专用线,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

楹联开路:踏出弘扬传统文化新路子

“这里是个动宾结构,这里是个连绵词,平仄得对上……”

很难相信,这样专业的话,出自一群务农的老人。他们大多六七十岁,种了一辈子地。如今上了年纪,闲来无事时,他们便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在闻喜县寺底村,这座“全国楹联文化村”里,深厚楹联文化埋下的种子,已然枝繁叶茂。

村民讨论对对子

“发展图描千幅画,和谐花放万家春”“家有规培梁育栋,志无限立业树人”。在闻喜县寺底村,到处可见的楹联,书写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字字句句朗朗上口,直入人心,更厉害的是,其内容大多出自本村村民之手。

今年70岁的傅福来,在青少年时期读过七八年书,自认文化水平不高,能和众人一起讨论楹联,皆因在全村楹联文化的感染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寺底村展出的楹联

“谁家有德高望重的人、品行兼备的人、为村子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村里就给他送中堂,也是一种荣誉。”傅福来介绍说,为文明户送中堂也是寺底村的一大创举。中堂中间四个大字高度凝练,其他作品围绕颂扬,家里的中堂更具人文情怀和精神承载。

“下了刘古庄坡,秀才比驴多”。寺底村贤人辈出,早在明清时代,全村每10人中就有一个秀才。迈入新时代,在一批又一批才学兼备的寺底村人的推广带动下,楹联文化成为这里的一张金名片:2006年,寺底村荣获“河东楹联文化村”;2012年,寺底村成为第一批“中国楹联文化村”。“楹联”彻底在寺底村落了户,安了家。

中国楹联看寺底,寺底楹联最中国。所谓文化自信,即是如此。(来源:山西日报)

采写、摄影:耿鹤然 摄像:冯玉贤

制作:陈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