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4:40:48 | 浏览:3484
----史话三晋之闻喜篇
古人把风水好的地方,称之为“风水宝地”。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得到生气,不仅令居住的人兴旺发达,更重要的是造福子孙后代,宅运昌盛事业发达。
在山西晋南一个群岭环绕的小山凹里有个村子,坐北朝南,三面环岭,一面临水。村子三面的土岭上都有翠柏,号称“九凤朝阳”。在这种风水宝地注定要出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的,于是就有人将家安安置于此。从此后这个家族开始在华夏文明里开始书写出辉煌的历史。
一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的五世孙叫伯益,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后被封
,后代皆以为姓。后徙离封地,去掉邑从衣,以裴为姓。东汉年间,裴家第二十五代一个叫裴晔的将族人迁移到“九凤朝阳”的这个小山凹里,以自己的姓氏和周边岭上柏树为名,取名“裴柏村”,从此开始了裴氏家族的崛起。
从裴晔之子裴茂平定李傕叛乱被封为阳吉平侯后,裴氏家族以裴柏村为发祥根基,逐步繁衍昌盛。 形成了“三支五房”,分别是裴柏村的中眷、长安凉州一带的西眷和幽燕一带的东眷,和洗马川裴和南来吴裴。光河东一带,就有“八裴十二族”。不管身处何方何地,均出自三眷之后,发端于裴柏,故号称“天下无二裴”。
两晋时期,裴氏家族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裴茂的孙子裴秀,因拥立司马炎有功,官拜司空,尚书令。他作《禹贡地域图》,开创古代地图绘制学,号称中国地图之父。他的儿子裴頠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封武昌侯公,此时的河东裴氏已经是河东望族了。
南北朝时期,“史学三裴”更是名震华夏。裴松之撰《三国志注》、裴駰撰《史记集解》、裴子野撰《宋略》。
隋朝的三十多年里,裴氏家族更是出了数十位有影响的人物。修订《开皇律》的裴政,实行“貌阅法”的裴蕴,著有《西域图记》的裴矩,以及第一个前往日本的裴世清。
二
真正走向辉煌的是唐代。在200多年里,前后出了宰相34人,中书侍郎4人,尚书38人,侍郎27人,常侍4人,御史9人,大将军31人,皇后、太子妃、王妃7人,驸马18人等等,故而有“无裴不成唐”之说。其中唐玄宗把自己的6个女儿都嫁到裴家,杨玉环的姐姐就是裴家的媳妇。
到唐朝末年朱温建立后梁时,光斩杀裴氏一门大小官吏就有114名之多。即便如此,依旧出现了后梁宰相裴迪和后晋宰相裴皞。
其家族人物之盛,在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一门正史立传与载列者高达600多人,七品以上官员有3000多人。曾经在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等。童谣唱道:“闻喜有个裴柏村,名门望族烁古今,宰相出了五十九,七品以上三千人。”
就这么一个历史上人口从没有超过千人的小村庄,竟然涌现出这么多将相王侯,真可谓天下无二了,难怪被称之“宰相村”。
三
“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尤其是在唐朝的不到三百年里,平均十七年就出一位宰相,每一代就能拥有一位,难道真的是家族风水的原因吗?
来看看《河东裴氏家训》,一共十二条:“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
再看看《河东裴氏家戒》,一共十条:“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
真是《家训》传千古,《家戒》醒后人啊。
且家规中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祠堂大门。正是因为自身的勤奋好学及严格管教,才使得“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时至今日,裴柏村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是“耕读传家”四个大字。
裴家祠堂最初建于唐代,后因四度出相的裴度被封晋国公,易名为“裴公祠”。依山傍水规模宏大的裴公祠在近代遭到战乱及人祸等因素,基本上都已被毁。仅仅留下了数十通碑刻,却都是稀世珍品。最出名的为《平淮西碑》,四通巨碑并排而立。首先撰文的是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但后因对于裴度着墨过多,被砸掉了。后至宋代再次选石重刻韩愈文,后又兵祸被毁。清咸丰年间再度立碑,用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为一体,字大如拳。又称“四绝碑”。
四
闻喜县在春秋时候属晋国曲沃,秦时改名为左邑,西汉年间汉武帝外巡途径此地,闻平南越大捷,遂将此地改名为“闻喜”,并一直沿用至今。
闻喜历史悠久,宰相门第不仅仅只有裴家,还有一河之隔的赵家,在历史上也出了数位宰相,其中就有“南宋贤相之首”的赵鼎。
有句名谣这样唱得:“山东出将,山西出相”。而闻喜县被称之为宰相之乡,正如司马光所言:“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
闻喜又有“饼点之王”的美誉,只因特产闻喜煮饼。晋南将油炸称之煮,闻喜煮饼其实是一种油炸点心。
闻喜还有一个称谓是“花馍之乡”,这便是花样繁多的面塑,不仅能吃,还具有观赏价值。
----史话三晋之闻喜篇古人把风水好的地方,称之为“风水宝地”。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得到生气,不仅令居住的人兴旺发达,更重要的是造福子孙后代,宅运昌盛事业发达。在山西晋南一个群岭环绕的小山凹里有个村子,坐北朝南,三面环岭,一面临水。村子三面
●记者 周阳 李思源 通讯员 何成林 吴林艳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逝世。连日来,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深感悲痛,纷纷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在咸宁人的朋友圈,两张袁隆平院士在咸宁的照片
5月26日上午,闻喜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开展选举。解更生同志全票当选闻喜县人民
4月15日,闻喜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次会议。闻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小青出席会议,闻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健主持,闻喜县人大常委、二级调研员宋登科,闻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滕运芳、郭永明、张晏平出席,闻喜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解更生
11月23日,闻喜县召开国道342线闻喜县城过境改线工程建设推进会。会议听取土地房屋征收摸底调查、前期手续办理等当前工作进展,部署下一步项目建设重点任务。闻喜县长史玉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县政府党组成员吉俊伟主持,县政府党组成员、政府办主任牛俊
山川灵秀,人才杰世,怀揽涑水之曲畅,身傍峨嵋之逶迤者,我闻喜也。闻县汤王山风光华夏悠久,闻喜殊胜。先董父以豢龙,继台骀以治洮。姜嫄循迹以生稷,开稼穑之先河。介母梦龙有子推,著忠义于千秋。汤王于此演兵马者,启灭夏之壮举。汉武过境闻平越喜,赐闻
闻喜人述说闻喜县的古往今来闻喜县,根据《尚书*禹贡》记载为古冀州之域。历经唐尧、虞舜、夏禹皆属畿内地,为冀州属地。商朝时期,为【桐宫】属冀州。西周时期,为【晋国/曲沃邑】属冀州。东周[春秋]时期为古【曲沃】属晋国,周平王二十六年暨晋昭侯元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5月2日7时40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报告1名上海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阳性。该阳性感染者4月29日从上海自驾车出发,4月30日抵达闻喜,被“点对点”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4月30日和5月1日,核酸检
来源:闻喜县公安局 2022年8月28日凌晨2时许,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尹明杰有重大作案嫌疑,行凶后畏罪潜逃。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破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协助配合下,犯罪嫌疑人尹明杰于8月29日23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年5月2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发现一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目前当地初步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人,为确诊病例从上海同车返乡人员,已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对交通卡口与患者有接触的
来源:闻喜县公安局
喜读方志,博学多识少年时毛泽东就爱读两部史学著作。这两部文化巨著令他心向往之。一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写了纵贯1400年的中国政治史和军事史;一部就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它叙述了神州大地的古今人文地理。毛泽东读了一辈子的《资治通
中新网太原5月2日电 (记者 范丽芳)据山西省运城市卫健委今日通报,5月2日7时40分,运城市闻喜县报告1例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阳性。该阳性感染者4月30日抵达闻喜,被“点对点”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4月30日和5月1日,核酸检
闻喜”是山西省最具特色的县名之一,古代文人把它与海南临高县的买愁村相并论,认为“闻喜县”和“买愁村”是绝妙天成的地名对。南宋诗人胡邦衡咏道:“北往常思闻喜县,南人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诗中说:“闻喜”会给人以美好的联
清明节前,北京老字号餐厅、食品店开始售卖螺丝转、硬面饽饽、糖卷果等“寒食十三绝”,而远在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特别是在闻喜花馍流行的晋南一带,上了岁数的人仍保持着寒食节当天不动烟火,只吃凉馍馍的传统。寒食节当天讲究吃凉馍馍。受访者供图寒食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