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5:17:03 | 浏览:57
5月17日晚间,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将投入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来购买结构性存款。
此举不仅快要追赶上,中国电信在2020年11月份斥资285亿元进行现金管理的记录,更是震惊了整个投资市场。毕竟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实际性质介乎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之间,虽然收益更可靠、更安全,但终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而且中国电信的闲置资金来源于IPO募集渠道,只要股东不反对,可以说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山西汾酒拿来做投资的资金,却是主要来源于合同负债的预收货款,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在花别人的钱。
于是一时间谣言风起,在5月18日开盘后,山西汾酒的股价一度以2.52%的跌幅下跌至每股251.2元。尽管在接近午盘的时候股价开始回升,但股民群体对山西汾酒缺乏信心,看跌情绪依旧在持续蔓延。
至少在大多数投资者心中,都这么两个困惑——山西汾酒哪来这么多闲置资金?既然有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野心,又为什么不拿去拓展业务,反而要“不务正业”般去搞理财?
从进入2021年起,山西汾酒就进入了高速扩张期。
根据财报信息,2021年山西汾酒的总营收已经接近200亿元大关,以42.75%的同比增长速度,达到了199.7亿元。归属净利润53.14亿元,更是同比增长了72.56%。
进入2022年后,山西汾酒更是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截至2022年3月31日,山西汾酒第一季度营收高达105.3亿元,同比增长43.62%。而当前白酒行业排名第三的洋河股份,第一季度营收为130.3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自然意味着大量可用资金的积累。根据2021年财报信息,山西汾酒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已经达到了76.45亿元,而2021年闲置资金的主要来源合同负债,更是高达73.76亿元。
充裕的资金流对企业发展固然是好事,但是在高速扩张的期间,山西汾酒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隐患——
1.合同负债飙升,“先款后货”模式潜藏风险。
对于已经打出名气,且有着多年历史积累的白酒企业而言,或许怎么都是不缺钱的。
毕竟有着足够的品牌信誉和企业形象作保,再加上白酒市场的持续火热,可以在渠道经营中大胆采用“先款后货”的预付款模式。包括茅台、五粮液在内的众多高端白酒品牌,都深谙此道。
但是山西汾酒的发展过快,在预收货款的控制上多少有些乏力。根据财报信息,2020年山西汾酒的合同负债为31.07亿元,但是到了2021年就达到73.76亿元,增幅甚至超过了137%。
同时在2021年第三季度,山西汾酒的应收款项融资高达43.59%,一度超过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五粮液,成为全行业第一。而同期的现金流仅为107.07亿元,反而在同等体量的酒企中排名垫底。
由此,在销售环节,已经出现了经销商刻意囤货的情况。一旦山西汾酒高速扩张的步伐有所减缓,引发了大量的囤货抛售,很难说不会将山西汾酒近些年的努力打回原形。
2.高端酒市场培育时间过短,冲击行业第三成功率堪忧。
如今白酒新国标实施在即,中低端白酒市场即将在整顿中迎来一场变革,受影响较小的高端白酒市场,或许也很难置身事外。而山西汾酒的全国化布局虽然进展飞速,但是对高端产品的布局却有着明显不足。
相比于被山西汾酒视为目标的洋河股份,以及同样在冲击行业第三排名的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在2020年左右才推出了进军千元档白酒的青花汾酒系列。由于经营时间较短,市场培育不足,在品牌认可度和价格方面,与梦之蓝和国窖1573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某种意义上,之所以能够从容积攒如此多的闲置资金,可能也是因为在高端白酒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后遗症”。
山西汾酒对闲置资金的使用方向,多少也带着点“没得选”的无奈。
现如今,洋河股份由于受到渠道改革的影响,开始显露出颓势。而同等体量的泸州老窖在2021年突破了200亿元大关,丝毫没有掩饰对重回行业第三的期望。
但是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山西汾酒并没有选择进一步扩大产能、加重营销、加速对高端白酒市场的培育,反而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理财。
1.受疫情影响,白酒销量整体下降。
近两年来,疫情反复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都笼罩在零售产业头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22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在4月份,烟酒类商品的总零售额同比下降了7%。
尤其是在今年以来遭受疫情较为严重的吉林、上海等地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的白酒,其消费频率更是下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白酒的消费量和消费档次都有着不同程度地降低,在这种大环境下选择将大量闲置资金放入投资理财,也算是分散经营风险的无奈之举。
2.产能或面临过剩风险。
进入2022年之后,由茅台和五粮液掀起了酒企扩充产能的热潮。包括泸州老窖、酒鬼酒在内的各大酒企,也都先后公布了围绕原酒项目的扩厂计划。
在今年的3月16日,山西汾酒也宣布了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的拟投资计划。但是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山西汾酒的存货价值高达75.85亿元,伴随着白酒销量下滑,目前山西汾酒或许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3.管理层变更,内部秩序尚处于磨合期。
从2021年12月份,山西汾酒的前任掌舵人李秋喜宣布退休,到2022年5月17日,担任独立董事满六年的李玉敏和王朝成也相继辞职,山西汾酒经历了一轮管理层的大面积变更。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在2022年1月份,就有多位高管发生变动。
尽管山西汾酒的核心团队仍保持稳定,但高层更迭后,终究是要面对一段时间的磨合。
尤其是据内部人士反映,山西汾酒的员工工资并没有赶上营收增长的速度,或许存在着某些思想认识不足的矛盾。同时李秋喜退休前也曾经指出,山西汾酒的业绩快速增长之余,管理能力也仍在原地踏步。
4.贴牌业务管理不善,假酒伪劣乱象难以根除。
2019年4月左右曾有媒体曝光,山西太原、汾阳等地区存在大量批发价和零售价相差甚远的,由汾酒厂生产的“股份酒”。此前更是有媒体曝光,在2013年曾有超过160款的贴牌“开发酒”上市销售。
这一切都源自于山西汾酒在2004年左右采用的开发商模式,尽管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但在品控方面却无法形成有效监管体系。尽管这些年来,各大酒企都对授权贴牌商的模式进行了严格把控,但至今仍有假茅台、假汾酒等假冒伪劣产品频繁出现。
尽管整体来看,山西汾酒更像是受迫于形势不得不忽视自身的问题,在保持高速向前的同时,依靠投资理财来分散风险。但是想要走得更远,兑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豪言壮语,或许最终还是要选择慢下来吧。
参考资料:
《壕气!白酒巨头一出手:200亿买理财!》——中国基金报
《白酒“卖不动”了?经销商积压千万库存,消费量、消费档次都下降了》——读创
《山西汾酒业绩透出“危险”信号,“白酒信仰”还能坚持多久?》——大华观察
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共有16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次数达213次,调研上市公司家数达208家(含同一公司被多次调研)。据联创电子8月8日晚间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长130%;
从投资的方式、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第二类,是对生存环境和家族无形资产的投资。从家族传承来看,生存环境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人力资本投资境界更高。这种慈善行为既是对声誉的投资也是对孩子未来生存环境的投资。
据了解,兴证“818理财节”分为新客有福利、直播理财节、基金投顾·知己、金牌投顾兴领航、兴享福利社、季子年少·沙场练兵六大分会场。具体来看,新客有福利分会场,升级新用户理财福利,也为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基础投资理财的体验;
第一个象限放的是现金账户,占总资产的10%,包括现金和活期储蓄,用来满足一年以内的日常生活开销。第三个象限放的是风险账户,资产占比30%,由股票、黄金、实体投资等组成,目的在于获取较高收益,同时也不影响生活品质。
话题中,网友小丽购买了某家理财子公司风险等级为PR3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15个月,在投资15个月后仅仅赚了9元钱。与此同时,我开始为我理想的学府——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攒起了学费。而在服装店重装的时候,我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积极推广,并用预订初春JK裙的噱头吸引了第一批客户。
8月18日(周四)晚7点半进入中国证券报“金牛来了”直播间来听财经大咖指点迷津本次直播我们邀请到浙商银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王硕届时嘉宾将围绕“化解理财焦虑寻找资产配置最优解”这一主题进行分享还有难得的交流互动机会!
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都属于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稳健性自然是不用说。短债基金则属于中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也是稳健性较强的可灵活买卖的投资理财产品之一,只不过在流动性上比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稍微差一些,但在收益上一般比后两者高。
据了解,兴证“818理财节”分为新客有福利、直播理财节、基金投顾·知己、金牌投顾兴领航、兴享福利社、季子年少·沙场练兵六大分会场。财富管理是兴业证券“双轮驱动”业务战略的重要业务板块,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聚焦公司主业、提升专业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价值链,提供全方位、全业务链的客户服务。
定期存款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异比较大,米米在《最新银行存款利率一览如何存钱利息最高?货币基金的资金大多流向了银行存款、债券等领域,所以风险还是较低的。保险理财保险理财分为三类: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收益依次递增。
首先,银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安全性自然不用多说。所以,尽管如今的理财方式丰富了很多,可银行存款仍然是老百姓最主要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和国债因为比较相似,所以是可以相互替换的。货币基金的起购门槛仅1元,比存款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