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非凡十年·山西:争先进位 能源大省迈出崛起新步伐

2022-09-06 18:49:11 771

摘要:10年,会发生什么?山西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548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能源装机4012万千瓦、占比34.46%,煤层气产量和利用量占全国90%以上。10年,能改变什么?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

10年,会发生什么?

山西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548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新能源装机4012万千瓦、占比34.46%,煤层气产量和利用量占全国90%以上。

10年,能改变什么?

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26万亿元,历史性跨过2万亿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32元、7064元,提高到37433元、15308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山西考察,指引发展方向,给予殷切期望。

10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如歌。山西牢记嘱托,感悟力行,步履片刻不曾停歇。今时回首,三晋大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蔚然成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文化事业生机勃发,产业发展气势如虹,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步步提升……

转型发展——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提起山西,不得不说煤。依托丰厚的煤炭资源,山西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煤炭依赖”也成为山西的现实瓶颈。

山西焦煤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3803工作面,员工通过综合机械化、智能化采煤设备,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李俊杰摄

2010年,国家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开始全力寻找突破之路。“立足国际形势、国家战略和山西实际,结合国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和可再生能源联营的工作思路,我们正持续深化拓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内涵,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表示。

一路走来,全省转型综改蹄疾步稳,始终保持着有序推进的状态。一方面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山西力争实现协同跨越式发展。

两公里多长的蓝色管道走廊蜿蜒山间,源源不断地将粉煤灰输送至山顶,注入400多米深的地下。这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采动覆岩离层区注浆充填技术”的实施场景。该技术可将固体废物变成产业“新宠”,实现“吃灰吐煤”的双赢效益。这项技术应用后,该矿2021年实现了回收原煤118万吨,还可延长矿井寿命12年以上。

近年来,山西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聚焦绿色开采,围绕企业发展与矿山生态现存矛盾,与各大院校、科研单位联手,展开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开创了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这其中,山西焦煤广泛推广应用的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新技术,实现了矿井由“黑”变“绿”。

位于晋城市金匠园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这座“超级大脑”每秒可以进行两亿亿次的计算,能够为能源领域生产系统的自主思考、决策提供算力支持。

煤炭行业的“智变”正在加速推进。10年来,山西夯实煤炭、煤电产业基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大数据、5G技术应用于煤炭生产环节,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

中国宝武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员工在展示“手撕钢”。受访者供图

“创新一直是我们的关键词。”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经理王天翔介绍,“对于‘极薄’不锈钢箔材来说,每向前推进0.001毫米,都会面临极大的技术考验。目前,我们做出了厚度0.015毫米的不锈钢箔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5年间3次视察山西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山西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结构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山西坚定不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动信创、大数据、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产业生态建设,持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实证明,山西既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也历史性地抓住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抢跑”:“十三五”时期,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支撑。

乡村振兴——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吕梁与太行,以其恢弘气势纵贯三晋南北,抗日战争时期,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这里成了集中连片贫困区。老区群众艰苦奋斗,运用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光伏扶贫等多种脱贫方式,书写了生动的山西脱贫攻坚实践新篇章。

大同市杨家窑村发展生态农业、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刘通、王中勋摄

在这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山西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兑现一道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下好一局精准棋,基本方略贯穿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打出一套组合拳,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用足一番绣花功,攻坚克难锻长补短利久远;锤炼一支生力军,用心用情用力担当重任;奏响一曲大合唱,社会各方参与汇聚起磅礴力量;答好一道加试题,战疫战贫交好收官总账。

历史和数字是最公正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全省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建成集中安置区1122个;建成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广泛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建设增收,惠及52.3万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增绿增收的双赢之路……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山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统筹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16个重要政策文件,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进入7月,大同黄花迎来采摘季。蓝天下,成片成片的黄花仿佛要与阳光争辉,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蔚为壮观。

农民们正在黄花基地采摘。云州区新闻中心供图

2012年,大同市云州区把黄花作为“一县一业”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黄花产业。到2018年,云州区全区黄花种植面积从不足1.6万亩发展到17万亩,产值达7亿元,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3600多元。就在这一年,云州人摘掉了“贫困帽”。

“现在我50亩地流转出去种黄花,一亩地500块钱,一年就是两万五。我、老婆、孩子都在这儿打工,我一个月也能挣三四千元,老婆能挣两三千元,到了年底还有分红钱。”靠着黄花产业,云州区周士庄镇遇驾山村郭卫东一家从土窑洞搬进了现在的砖瓦房,年收入近7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当地农民种植黄花热情不断升温,由过去的“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目前,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位居全国黄花主产区之首。2021年产量14.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4左右,全市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13.2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400元。

大同黄花是山西产业扶贫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把产业发展贯穿攻坚全过程,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宽增收新渠道,产业实现从结构单一到百业竞兴的巨大变化。58个脱贫县发展特色产业帮扶基地10141个,7993个脱贫村全部确立了“五有”产业帮扶机制(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所有脱贫县均培育了2至3项脱贫主导产业。

10年努力,久久为功。2021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064元增加到15308元。

生态建设——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埋门,立夏不起风,起风活埋人。”在上了些年岁的右玉人记忆里,狂风肆虐、黄沙漫卷,在过去是常事。

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县,土地贫瘠,树苗成活率低。树,栽上死了,再栽,一块地要反复栽上好几年。在右玉种树,太难,太苦!当地人说:“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还难哩!”

右玉县头水泉村的王明花老人仍记得“三战黄沙洼”的场景。从县委书记到普通群众,从老人到娃娃,全县人民齐上阵。可大风过去,遍地是干枯的树苗。有一股“拧劲儿”的右玉人用了整整8年,先后展开3次“大会战”,终于把树“钉”在了黄沙洼,把这片4公里宽、20公里长的沙丘变成了绿树岗。“特别是这5年,曾经风沙肆虐的黄沙洼生态越来越好,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2020年,右玉所有的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林木绿化率达到56%,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曾经最稀缺的绿色,如今成了这里最厚重的底色。

右玉县从“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辛泰摄

这些年,在三晋大地,绿色不断铺展。与右玉千里相望的平陆,黄河北岸的南候沟荒山上,龙柏、花椒迎风而立。一场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在山西持续推进。

山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国家工程的同时,推动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构建黄河和黄河流域生态防护屏障、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中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全力打造纵横交织、互相贯通、功能完备的生态大动脉。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近年来,山西每年完成造林400万亩以上,累计造林2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57%,森林蓄积量达1.59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3%。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这是明代诗人张颐描绘古晋阳八景之一“汾河晚渡”的诗句。

如今这一胜景以崭新的面貌再现龙城太原:夜幕降临,24座跨汾大桥霓虹闪烁,古香古色的画舫金碧辉煌;遍布景区的7万余盏灯饰,与滨河东西路的光带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美景。

曾经,汾河因过度开发等原因,一度有河无水、有水皆污,遍体鳞伤。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母亲河的殷切期盼,更是三晋儿女的共同心愿。

2019年年初,山西召开攻坚动员大会,颁布省政府令,全面打响汾河治理攻坚战;2020年,在省两会结束的当天,连夜召开推进会,向汾河污染治理发起总攻;全省各级成立攻坚指挥部,立下军令状,一个断面一个断面“定方案、明措施、抓落实”;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夜以继日、奋战一线。近3年来,当地累计投入180亿元,实施各类水污染治理工程1240余项。经过强力整治,2020年6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2021年,又全部提升至Ⅳ类水质以上,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太原段美景。太原市委宣传部供图

数据显示,山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7年的6.57降低到2021年的4.60,改善幅度29.9%;PM2.5年均浓度由2017年的55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21年的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区间,下降29%;作为煤炭大省,山西SO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降幅。以上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西坚持依法保护、系统保护、重点保护,着力筑牢生态屏障,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生态功能更加完备、生态成色更加浓厚、生态根基更加牢固。

天,蓝湛湛;地,绿蔓延;水,清颜现。“山西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正在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山西省省长蓝佛安表示。

文化自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你知道吗?如今,矗立1500多年、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可以“行走”世界。

2017年12月,云冈最大的洞窟——第三窟西后室打印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在此之后,云冈石窟又用这种技术手段原比例打印出20米高的第十八窟和第十二窟“音乐窟”。

云冈石窟第九窟数字化采集现场。云冈研究院供图

近年来,云冈石窟先后实施了保护维修、洞窟调查、监测系统建设、防水工程、文物数字化采集等项目。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云冈石窟的保护从“粗犷”到“精准”,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的“齐头并进”。

2021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成立,一体推进石窟保护和云冈学研究。“我在云冈的21年赶上了云冈的重大转折期,从小景点到大景区,从之前一个保护力很弱的单位,到现在彩塑壁画中心、馆藏文物修复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数字保护中心‘四驾马车齐行’,云冈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说起这几年云冈的变化与成就,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满脸自豪。

在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山西这片古老土地珍藏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完整印记。10年来,三晋儿女坚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富矿,矢志用璀璨文明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山西众多的历史遗存中,历经2800余年岁月淘洗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呈现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

平遥古城全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近两年来,平遥古城共投入资金2650万元,用于古城内不可移动文物及传统民居的日常维护和修缮。晋中市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明确了平遥古城的蓝图规划:编制古城保护提升规划,9月底前完成受损城墙修缮;启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古代在艺术品上采用的一种传统工艺,用漆漆物,谓“髹”)技艺传承保护立法;推动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非遗文化展览馆”“特色金融文化街”……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讲话,让文物讲话,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山西先后印发了《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指导意见》《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方案》,编制了晋城市、运城市及平顺县等18个示范区创建方案,起草《关于推进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仅2021年山西就投入了11.8亿元,实施近1200个文物保护项目。同时,投资上亿元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全省历史文物专项巡视,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295处,吸引社会资金3亿多元。为加强基层文保力量,山西着手准备为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文物全科人才。一个集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文物工作格局,正在山西形成。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过往波澜壮阔,未来征途如虹。凭着“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的韧劲,时代的华章,必将在3500万三晋儿女的奋斗里接续书写!

(责编:李琳)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