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山旅运城,第十站,闻喜县——商王故都,宰相故里

2022-10-08 14:53:10 3334

摘要:01中华宰相村在闻喜,有一个公侯宰相辈出的历史文化名村——裴柏村,这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可了不得,2000多年来,这个家族诞生了59个宰相,59个将军,11位状元,117位进士,600多个进入政史的人物,...

01中华宰相村

在闻喜,有一个公侯宰相辈出的历史文化名村——裴柏村,这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可了不得,2000多年来,这个家族诞生了59个宰相,59个将军,11位状元,117位进士,600多个进入政史的人物,从秦汉到明初,七品以上官员达到3000多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一无二。也因此得名“中华宰相村”,欧阳修也曾感叹说:“天下无二裴!”

裴柏村群岭巍峨,松柏苍郁,紫霞萦绕,荷香弥漫,裴氏认定此处是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的风水宝地。因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柏树,于是将这里取名“裴柏村”。

裴氏家族为何能够人才辈出?这与裴家严明的家训和崇文重教的家风密不可分。为了激励后代上进,裴氏家规中有:“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凡贪官污吏,死后均不得葬入祖坟”;“从政者行惠民之法,习文者出不朽之作,研习者留济民之术“的规矩。在裴柏村,还有一个挂旗的习俗。谁家生了孩子,大门上都要挂上写着诸如“自强不息”、“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等词语的门匾,书写的毛笔和砚台还要钉上去,表示铭记祖训。

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在裴柏村,全村人都坚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漫长历史长河里,裴氏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和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之士,这是裴氏推崇孔孟儒学的结果。追溯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辉煌1900多年的史实,重视文化传承与自强不息,更是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础。

“天下无二裴”,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历代诗文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王维、欧阳修、顾炎武等与裴氏子弟或相互唱和,或诗赋赠答,多以千计。

一代贤相裴度,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他从青年时代便胸怀壮志,正气凛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竭尽毕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镇割据势力,特别是在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中,立场坚定,力挽狂澜,功绩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统一,出现了“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乱平定之后,唐宪宗封裴度为上国柱并晋国公。后来由于奸臣构陷,裴度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出藩。裴度为相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为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的裴柏村,有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

02汤王山风景区

汤王山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境内中条山麓闻喜县的石门乡境内,海拔1752米,是中条山南端的最高峰。

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商汤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古迹景区,全国仅此一家。汤王山古名条山,依《山海经》改称景山。约公元前1600年于此发兵,鸣条一战,灭夏建商,奠定商朝六百年基业,山得圣而名改为汤王山。

古名条山、景山,夏末桀帝无道,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投奔成汤,成汤遂扎寨此山,历经七年的休养生息,操练兵马,于公元前1711年,在此发兵出征伐桀,灭夏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人为纪念这位明君,便在当年成汤营寨观星台上始建庙于祭祀,

在当地关于汤王山还有个十分古老的、很感人的传说:汤王得天下后,连着大旱7年,一个大臣占卜说,除非用人做牺牲(祭品),上天才会下雨。汤王决定牺牲自己,救民于水火。他周身捆了茅草,登上干柴堆,烈火熊熊。汤王眼看就要被烧死,忽然天降大雨,烈火被浇熄了,百姓欢呼雀跃。从此人们为了纪念汤王,便将闻喜境内的最高山命名为“汤王山”。

汤王山是商汤文化、晋郭璞勘舆文化的发祥地,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莫过于尧、舜、禹、汤,而以商汤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古迹景区,全国仅此一家,

这里崇山峻岭,青松郁葱,层峦叠峰,奇石林立,属省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这里现有文物古迹众多。

特别是位于主峰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殿堂建筑全为山石精砌而成,古朴坚实别致,虽经千百年风雨苍桑,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汤王山是以其独有的商汤文化古迹堪称黄河根祖文化旅游资源之绝品。

汤王山险壮奇美,堪称“人间仙境”这里汤王遗址八景独好,观日望月云海漂渺,奇石峡谷库水荡漾,林海松涛百花种草,冬暖夏凉分外妖娆,休闲度假中华魂宝。

03闻喜文庙

闻喜文庙,又称学宫,亦名宣圣庙。

坐北向南,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成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大成门前有五龙影壁,用五彩琉璃烧制而成,形态生动,光泽纯朴。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为五踩双昂,琉璃歇山顶,为明代烧制的艺术佳品。

闻喜县博物馆也在这里。

文庙是为奉祀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而专设的庙宇,是我省较大的文庙博物馆,博物馆有7000余件馆藏文物,主要是石器、玉器、陶器等10余大类,位于闻喜县城内东北角。始建年代已不可考,重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倾坏;明弘治四年(1491年)重建,占地面积38亩,大约为25308平方米。

如今,闻喜文庙已成为具有闻喜特色的园林式博物馆,它作为博物馆馆址和裴氏研究会会址,将发挥它保存古建、陈列文物、开展旅游、交流信息、开展学术研究、生产精神产品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04闻喜西湖

西湖公园在上个世纪50年代应运而生,它带着浓浓的中国风,整个景点都以仿古建筑为主。

由水上乐园、休闲广场和街心广场三部分组成。

水上乐园532800平方米,湖中央双曲桥梁总长146米,护桥栏杆350米,有180根栏杆立柱,柱头刻有180个形态各异的狮子。

桥中心为古亭,亭分三层,亭内彩绘闻喜“古代八景”和“八个历史传说故事”;亭台楼阁防古长廊,廊内彩绘了中国古代名著故事。

街心广场中央建有“董父豢龙”雕塑,主雕像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取材于古代闻喜董泽湖“董父豢龙”传说。

整个公园绿木成荫,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秀丽景色,还能在悠然氛围里了解闻喜的古典人文。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集聚之地。

05涑水公园

涑水河公园是闻喜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的公益性生态民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全长3.7公里,总面积1360亩,其中水域面积378亩,绿地面积644亩,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七以上。是集行洪、绿化、休闲、健身、科普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和绿色生态长。

06闻喜董泽湖

相传,闻喜董泽湖是龙的故乡,《春秋·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董父豢龙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董泽湖。

现有董父庙遗址、过仙桥旧迹、并蒂莲石碑等,是一个以龙文化为主题,集自然、历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景区。董泽湖周边盛产莲菜,洁白如玉,孔多渣细,脆嫩香甜。夏秋两季的白水滩,两岸杨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董泽湖融于莲蓬荷香之中,以其神奇的传说、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07闻喜东镇保宁寺塔

闻喜东镇保宁寺塔,坐落在东镇西街小学后面,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宁寺塔始建于唐开元六年(718),时称唐兴塔,宋治平二年(1065年)重建,改名保宁寺塔,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此塔系方形基座,塔身为八角七级楼阁式,塔高约29米,青砖砌筑,是山西省密檐式砖塔现存时代最早的砖塔之一,代表了该地区宋元时期砖塔结构构造工艺水平。现塔身酥散,各面均有裂缝,塔檐坍塌,坍刹不存,濒危待修。2016年10月当地政府起动了保宁寺塔保护修葺工程,该工程由颇有建塔经验的山西五台县建筑队中标承修。

巍巍保宁寺塔基座层高达四米,塔身有砖雕仿木结构斗拱雕饰,中空至顶层,层层有石雕小佛龛,北面塔基下砌有宋代蟠螭和重修塔碑额一方。蟠螭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虽塔身濒危,塔顶已毁,但雄姿不减,风骨犹存。距塔西北二十米处,有唐朝始建塔碑一通,蟠首开龛雕佛,半截入土,碑上撰刻“大唐开元六年”之题记。

在华夏辽阔美丽的大地上,寺塔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刻之华丽。那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呢?塔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中国汉代以前是没塔的,唐代达到极盛。它的作用最早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尸骨—舍利子,后来也用来放佛经或典籍,有塔就有寺,也可以说塔就是和尚的墓地。

中国寺塔建筑采取单数,有7、9、11、13层,7层来源于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金代表坚固的知慧,银洁白如玉像征清净的行门……

雄伟的保宁寺塔,因寺内设塔,故名又叫塔儿寺,占地50余亩。分前后两个大院,通道北端是砖木结构的大月台,高约2米。月台北面建有宏伟古朴、庄严肃穆的大殿七间。殿宇前后挎斗,花纹雕刻美轮美奂,房上筒瓦复盖,龙首彩色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煜煜生辉。殿内香火氤氲,和尚道士咏经喃喃,寺院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气氛显得沉寂肃穆,绿树掩映的寺院,杏红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全都沐浴在玫瑰色的朝霞之中。民国三年(1914)八月,改为原东镇三高学校。抗日战争期间被拆毁。

08五龙庙

闻喜五龙庙也可叫介子庙,位于峨嵋岭之巅、闻喜北垣黄土坡上,被称为闻喜八大景观之一。它和介休、夏县两处五龙庙同根同生(传说五龙生于闻喜,长在夏县,最后葬与介休绵山)。 五龙子介子推,是中国孝道代表人物之一。关于五龙子介子推,还有一段神奇的民间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闻喜北垣户头村白玉圣母的女儿白雪公主未婚而孕。圣母十分疑惑,就询问女儿。女儿羞怯的告诉母亲:“有好几个晚上,我入睡之后,就感到有条龙和我共枕,说要借腹生子……”。在农历三月初三的那天,白雪公主生了四个似人非人的怪物,圣母把他们抛入涑水河。当圣母返回时已是夜间,女儿的第五个孩子刚落地。随着一声响雷,闯进一个彪形大汉,抱上孩子就跑。圣母尾随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现在的介休一带。这汉子被圣母舍命护孙的行为所感动,便推五龙子于圣母怀里,言道:“吴乃东海龙王。”言毕向东飞去。此人就是五龙子之父东海龙王。此时,天已大亮,圣母灵气已失,难返故里,只得在当地住下,含辛茹苦抚养五龙子。日月如剑,五龙子渐渐的长大,起名字时,圣母想起了龙王将孩子推到她怀里的动作,加上当地之名,便将五龙子取名为“介子推”。

五龙庙始建于东晋年间,鼎盛于唐宋,修葺于明清。庙宇坐北朝南,由三大照壁、三大庙门;舞台、大殿、三圣堂、玉皇阁、东西厢廊、东西道院组成。庙宇占地20余亩,拥有僧侣生活用地200余亩。昔日庙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龙盘凤舞,金碧辉煌,十分雄伟。

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形似圆月,外皮粘满白芝麻呈月白色,内有栗色、绛白二色分明的饼馅,可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吃起来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腻,久不变质。闻喜煮饼既是山西的“饼点之王”,也有“国式糕点绝产”的美称。鲁迅小说《孤独者》中 “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魏连毅”的字句,使她声名远播,久负盛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与闻喜县委副书记带着2000包闻喜煮饼,一起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战士,煮饼俨然成了闻喜的代名词。

闻喜煮饼的特色

闻喜煮饼掰成两半后,能够拉出二三寸长的闪亮亮的蜜丝,剖面显露外深内浅、色泽润亮的栗色层和红白分明的馅心,手感松软有弹性,压陷处可恢复原状,品尝时不皮不粘,甜味纯正,酥沙而不腻,带有芝麻芬芳,越嚼味越浓,佘香不尽,存放百日,色、香、味不变。

闻喜煮饼的两个传说

1、康熙赐名说

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皇帝巡行路径闻喜时,闻喜官绅为迎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说:就叫煮饼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燥并流传至今。

2、闻仲始创说

武王伐纣时,太师闻仲出征应战,兵至古唐(山西省南部翼城一带,古称唐国),用当地的饴、面混制糖饼,当做干粮,这种有了糖饴的食品不容易坏,便于携带,那时叫闻太师饼。汉武帝后来也多次到过此地,还把这地方改名叫了闻喜,当地这种饼也随之改名叫了闻喜饼。不过为啥叫煮饼,这跟当地的方言有关。当地方言中称油炸为煮,于是变成了闻喜煮饼。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闻喜被称为“花馍之乡”,闻喜342个行政村几乎每个村都有制作花馍的巧匠,当地有“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说法。闻喜花馍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样繁多,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其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协调的装饰得到民间美术专家的青睐

在数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

所用的工具极为普通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她们的脑子里。大大小小的面团在艺人的手里变成各式各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闻喜花馍伴随着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一路走来,它的祭祀功能基本消失,艺术性、观赏性进一步凸现,如今已成为一种品牌和产业,当地人纷纷将花馍当作礼品送给外地人,如今闻喜县城有二十余家花馍铺,花馍“外交”十分活跃。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