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4:14:10 | 浏览:1590
水系公园。 高峰 摄
中新网太原9月9日电 (杨杰英 程才)初秋时节,天高气爽,碧水蓝天。漫步在晋城城市街头,展现在眼前的,不仅是一幅气象万千的生态画卷,还有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
近年来,晋城市按照“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建设美丽新晋城”要求,坚持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片区化、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拉大城市框架、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城市从内里到外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蝶变,一座有“颜值”、有“气质”、有“温度”的美丽新晋城正在悄然崛起。
诗画晋城。 李卫东 摄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原来的晋城城区只有东南西北大街、新市街、黄花街和一个小广场,再看看现在的城市规模,咱们晋城发展得太快了。”居住在黄花街的市民张春生生发许多感慨。
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晋城市主城区拓展备受制约。如何寻求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谋划城市布局,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晋城市确定了“一体两翼、六大组团、多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区划调整,促进老城更新和丹河新城建设“一体两翼”联动发展。如今,丹河新城迈入产城融合发展新时代,教育园区、回迁小区、商务中心、凤展假日广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路网、水系、公共服务及市政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晋城一中、泽州一中9月份开学在即。
南村镇区、金匠园区与主城区之间加速互联互通。南村片区产城融合步伐逐渐加快;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片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形象初成、惊艳亮相,已经成为晋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市民广场周边区域,政务中心、博物馆、泽州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相互呼应,正在全力打造晋城市新的“城市客厅”;西北片区,华谊兄弟星剧场开门迎客,未来将和程颢书院文化新地标、东滩会商业新地标等重大项目“串珠成链”,带动整个老城区域全面提档升级;东南片区,随着万达广场、市医院易址扩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用,整体形象必将再上新台阶;中原街片区,土地征拆已近尾声,生态绿化品质全面升级,未来将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片区。
诗画晋城。 李卫东 摄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现在的路变得平坦、宽敞多了,回家也变得更加方便了。”星湖湾的居民李桂香说。今年7月,中山路(北环路—古书院街)主路正式通车,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地便利了周边居民出行。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肌体最基本的框架,也是城市整体环境最直观、最细致的体现。近年来,晋城市积极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古书院街、泰欣街、上辇街改造、佑安街等十余条道路建成通车,有效改善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实现外联内畅,缓解了交通压力,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全力打造“三环两线两轴”骨干交通网,贯通80公里高速环、60公里国道环和32公里主城外环;加快建设晋阳高速改扩建工程,打造北留周村工业园到市区的快速通道。各组团各片区联动发展、市县畅通连接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加快建设“两馆三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文化艺术中心已建成完工,康养会议会展中心、城市展览馆加紧建设中,全民健身中心、科技馆开工在即。同时,大力实施“城市承载力提升行动”,第三水厂、阳电至市区集中供热工程、大气源、晋城东输变电项目等加紧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投产达效,正源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将于明年完工,这些设施的建成将有力地支撑中心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走进晋城。 秦跃 摄
升级生态绿化品质
雨后的龙马湖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烟雾飘渺中的亭台楼榭忽隐忽现。每天早晚来这里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以前锻炼身体没地去,现在锻炼身体选地去。”正在龙马湖畔跑步的居民范贵喜说,这两年,市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大街小巷的微景观也打造得越来越精致了。
近年来,一场场关乎民生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革命,给晋城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发现,市区四面环绕的白马寺山、吴王山、凤凰岭等森林公园愈加葱郁繁茂,街角巷尾的游园更是星罗棋布,英雄公园、崇实公园、时家岭公园等一批新的城市公园和街头游园相继建成。星罗棋布的大小公园、游园,最终串成了城市的“绿肺”。
不仅如此,一些乔木花卉的数量和种类也在悄然增加。市区“两高、两口、两站、两路、两街、两山”和多个节点,因地制宜的增花、增彩、增色、增景,樱花、海棠、紫薇等各类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极大扮靓了城市颜值。“赏樱圣地”白马寺山、“海棠花海”五谷山,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全力实施中心城区清水复流工程,对总长50公里的12条河流进行系统治理,当前,西河、白水河、书院河、东河、回军河、五门河6条河流的暗河打开、水体治理、水源保障、滨河空间整治、生态湿地建设等工作正全力推进。新建成的花园水系更显灵动,点线勾连,玉带流觞,呈现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秀美景象,全力营造“山水交融、水城互动”的城市新景观。
数载耕耘展壮志,浓墨重彩绘新景。晋城将人与自然、古代与现代、新基建与老旧小区改造等元素有机融合,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完)
水系公园。 高峰 摄中新网太原9月9日电 (杨杰英 程才)初秋时节,天高气爽,碧水蓝天。漫步在晋城城市街头,展现在眼前的,不仅是一幅气象万千的生态画卷,还有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近年来,晋城市按照“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建设美丽新晋城”要求
巍巍太行势高险,沁水清泉润田间,帝师拳师富士康,煤炭铁矿小香港!今天咱们就聊聊山西晋城市得名的那些事。晋城风景晋城舜帝遗迹山西省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便留下高都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回车等传说发源地。是清朝文渊阁大
| 作者: 中国摄影报社 | 责任编辑: 陈勇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是中华文明之城,文物遗存历史完整、数量丰富。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每平方公里文物0.7处,文物数量和
晋城为什么被称作晋城?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作为一个晋城人,自然有必要对这些历史常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晋城”这个名字的由来。内容来源于网络编辑:杨柳
开栏语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多元文化内涵,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我省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在全省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今天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11市开展“康养山西·夏养山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李麦旺报道:9月29日,晋城市总召开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履行了有关人事事项民主程序,选举了晋城市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晋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翠叶当选晋城市总工会主席。李翠叶表示,绝
“宜业·宜居·宜游,晋善·晋美·晋城”。去年以来,晋城市围绕“三宜三晋”城市品牌,按照“一体两翼、六大组团、多片区改造”的空间布局,坚持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片区化、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
世间万物美好,人间岁月静好。这个夏天,以静养心,以静安心,寻一处避暑养心,自然的好去处,唯有晋城。这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山水相依间,800里太行留给晋城一道独特的山水画卷。避暑天堂 云端之行 ——王莽岭站在山顶,脚踏云端,美得如梦似幻。这
诗画晋城。 李卫东 摄中新网太原9月11日电 (杨杰英 张晓东)“厚重文化养神、奇山秀水养心、太行人家养情、丰富药食养生。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晋善晋美晋城欢迎您。”这是山西晋城向四方游客发出的邀请。近年来,晋城市聚焦“加
天蓝、地绿、水清。一座座森林公园、一条条人工绿化带、一个个绿色小游园化身成为一幅幅多彩的生态画卷,让初秋的晋城美不胜收。蓝天碧水的背后,是晋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
泱泱华夏 盛衰几何赫赫先祖 文盛武昌自古山西简称晋,唯有晋城叫晋城。晋城自古便是河东屏翰中原咽喉 三晋门户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看晋城走遍晋城大地古建瑰宝俯仰皆是五千年浩瀚文明足迹在这里星罗棋布与日月同辉唐懿宗赐名的“青莲寺”创建者为北朝
广州2019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19年12月23日,广州七喜集团和医科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广州举行盛大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宣布:七喜集团与医科达(中国)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全球最先进的肿
金秋丰收日,五谷丰登时。9月23日上午,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主场活动在东阳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金华市人民政府主办,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东阳市人民政府承办,通过组织一系列庆丰收活动,全景展现
阅江楼上,观城览江,与“江南第一楼”来一场华美的邂逅;幕府登高,重温习俗,感受登高览胜的文化魅力……鼓楼是古老的,以山清水秀的风景,吸引着众多目光。聚焦社区更新,提升综合环境品质,让城市更宜居;唤醒城市活力,营造共同缔造氛围,让人们更乐居…
“山阳区城管局把学习贯彻区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全会精神。将坚持“三四五”发展战略,落实“5310”推进机制,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以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