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8 13:31:17 | 浏览:1070
晋城市,
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晋豫两省接壤处,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
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
“晋城”二字,
作为地名有数千年的历史,
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
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
宋太平兴国年间,
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
赵魏韩三家分晋,
迁晋静公到此,
故曰晋城。
晋城市市区所在地,
就是古泽州府首府所在地,
即原来的泽州府古城,
该城初建于唐高祖元年(618),
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晋城市地图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
晋城老城,
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重要的历史遗存。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曾来到这里,
唐代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
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
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
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
近代,
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
也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晋城老城 清山西省泽州府治图
如今的古城早已不复存在,
绝大部分古建筑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毁坏,
城墙则在1945年内几乎全部拆除,
只有部分建筑得以保存。
▲晋城老城(清山西省泽州府城)
关于这座老城的保护,
一直是晋城市民关注的热点。
今年,
晋城市城区区委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要坚决扛起头等大事,
推动老城“华彩蝶变”,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最新!
晋城市政务服务网发布消息:
晋城将复建东城楼、东城墙,
目前正在进行选址批前公示。
东城楼
及东城墙复建工程(含老城纪念馆)项目,
位于晋城市主城区,
东大街以南,景忠路以西。
相关资料显示,
该项目位于晋城东城门原址范围内。
晋城城墙城楼始建于明代,
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修复城楼城墙对于留存老城记忆,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复后的东城楼和城墙将与老城纪念馆结合,
城楼做为纪念馆,
城墙内部也将得到合理使用,
将成为展示老城的窗口。
修好后的东城楼、东城墙
是这个样子的
↓↓↓
晋城历史上的东城楼
是这个样子的
↓↓↓
▲1898年3月的泽州东城门瓮城楼 @威廉·希尔曼·肖克利
▲东城门瓮城楼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
▲从东城墙南段北望东城门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
老城楼城墙的复建,
能留住老晋城人的“乡愁”吗?
能为年轻一辈打开
品读晋城历史的窗口吗?
晋城老城遗存
晋城老城现存的老建筑,有城北的古书院、水陆院,杂货市场包围的怀覃会馆,气韵犹存的景德桥、景忠桥,以及老城区部分建筑。
01 程颢书院
程颢书院,是公元106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时兴办的学堂。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程颢书院在创建60年后遭遇第一次劫难。由于战乱影响,书院中求学的学子开始迁居陵川,这也成就了陵川一地在金代的文化繁荣。据后世统计,陵川仅在金代科举中曾涌现出7位状元。
02 景德桥
景德桥,又名沁阳桥、西关大桥,是晋城市城区通往阳城、沁水的交通要道,是继赵州桥之后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古代珍贵桥梁之一。 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饰图案,券门上雕螭首,均精巧。
03 景忠桥
景忠桥又名永济桥,俗称东关桥、东大桥,从清朝泽州府时期至今,仍是晋城东向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
04 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重修,贞佑年间部分被毁,元至元元年(1335年)重建。庙坐北朝南,占地4000余平方米。
那些晋城老城的老院
城南是泽州古城市井生活发达的地区,现保留了以张院民居为代表的十几个一些相对完好的民居院落,均为棋盘院。
这些院落散布在周元巷、司家巷、南谷洞、三元巷、高都寺、团结巷等十几条历史街巷之中,典型的晋东南地区院落组合模式,承载了晋城历史文化、人文生活,而作为老城基本单元的这些巷道和院落,自然成了老城的标志。
张院民居
张院民居位于晋城市城区下元巷北口路西,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坐北朝南,气势巍峨。
据说,原来张院由4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是前院,正堂5间均为出廊,下部3间正房左右各有1间套间。院内三面均为带有木质前廊的二层楼房,整个宅院木雕花纹样式为明代风格。穿厅而过后院,庭院小而方正,是明代晋东南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些晋城老城的老街
老城内的主街道,以“大十字”和“小十字”为框架,形成一个出头“干”字型格局。主要有四条主街道,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
▲东大街
▲西大街
▲南大街
▲北大街
老城内的胡同和当地人称的“谷洞”,过去有的叫巷,也叫胡同。如“周元巷”也叫“周元谷洞”。
解放前和建国初,城内有六街、三十巷,主要街巷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前西街、西安街及府衙巷、老府巷、东仓巷、马道巷、后巷、周元巷、司家巷、三元巷及高都寺胡同等。街巷总长约16公里。
上世纪60年代,打通了新市街的一段(1公里);70年代,新修了建设东巷及后河等街道和巷路;80年代初,又建成了花园巷、七府巷等街巷。到1984年,城区街道总长达82公里。
昔日的泽州古城,城内街道多狭窄不平,除大十字西北角府衙门街和小十字以西的县衙门街用青石铺砌外,其余街道用土垫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整。到1982年,城内31条大小街道全部用沥青铺过,全长13.3公里;用耐火砖铺设小巷道11条。
▲晋城夜景 图|文明晋城
巍巍太行势高险,沁水清泉润田间,帝师拳师富士康,煤炭铁矿小香港!今天咱们就聊聊山西晋城市得名的那些事。晋城风景晋城舜帝遗迹山西省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便留下高都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孔子回车等传说发源地。是清朝文渊阁大
| 作者: 中国摄影报社 | 责任编辑: 陈勇 | 来源: 中国网图片中心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是中华文明之城,文物遗存历史完整、数量丰富。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每平方公里文物0.7处,文物数量和
晋城为什么被称作晋城?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作为一个晋城人,自然有必要对这些历史常识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晋城”这个名字的由来。内容来源于网络编辑:杨柳
榆次老城是新建的一座老城,有新有旧,经过了拆迁、经过了修建,经过了开发,如今,成为人们的一个旅游、休闲、影视拍摄基地。曾经在榆次工作过,感受过榆次老城的春夏秋冬。01榆次老城的历史。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榆次古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晋城”二字,作为地名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
开栏语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突出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多元文化内涵,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我省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在全省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今天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11市开展“康养山西·夏养山
世间万物美好,人间岁月静好。这个夏天,以静养心,以静安心,寻一处避暑养心,自然的好去处,唯有晋城。这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山水相依间,800里太行留给晋城一道独特的山水画卷。避暑天堂 云端之行 ——王莽岭站在山顶,脚踏云端,美得如梦似幻。这
诗画晋城。 李卫东 摄中新网太原9月11日电 (杨杰英 张晓东)“厚重文化养神、奇山秀水养心、太行人家养情、丰富药食养生。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晋善晋美晋城欢迎您。”这是山西晋城向四方游客发出的邀请。近年来,晋城市聚焦“加
天蓝、地绿、水清。一座座森林公园、一条条人工绿化带、一个个绿色小游园化身成为一幅幅多彩的生态画卷,让初秋的晋城美不胜收。蓝天碧水的背后,是晋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
泱泱华夏 盛衰几何赫赫先祖 文盛武昌自古山西简称晋,唯有晋城叫晋城。晋城自古便是河东屏翰中原咽喉 三晋门户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上文物看晋城走遍晋城大地古建瑰宝俯仰皆是五千年浩瀚文明足迹在这里星罗棋布与日月同辉唐懿宗赐名的“青莲寺”创建者为北朝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仅仅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时间才走完的城镇化道路,这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七普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
【青岛新闻网独家】(记者 宋波鸿)近日,位于青岛历史城区核心地段,拥有百年历史的“三江里”老里院正式对外开放,并进行试运营,一场鲜活有趣的热闹市集在这里展开,而这也是“三江里”在经过历史城区保护修复后的首次全新亮相。作为市南区城市更新项目的
央视聚焦洛阳老城!《古城新韵 幸福老城》10月5日、6日亮相央视小伙伴们,你看了没?一座老城区,半部洛阳史作为河南省洛阳市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老城区建成时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城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历
璀璨的洛邑古城 (老城区委宣传部提供)4月16日至20日,老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协老城区十届一次会议召开。大会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和区监察委主任、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
日前,山海关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两会相继召开。该区全面梳理问题,抢抓重大机遇,科学确立“三年打基础,脱困境;两年求突破,增实力”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全区上下提振士气,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抓发展,努力探寻一条符合山海关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