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山”,是山西人对出人头地、东山再起的简单形象说法。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就是山西实现振兴崛起的“山脊梁”,这个脊梁能不能挺起来至关重要。组群发展成为世界城镇化发展和我国城市格局演变的基本规律,也是科学有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今年,山西中...
“起山”,是山西人对出人头地、东山再起的简单形象说法。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就是山西实现振兴崛起的“山脊梁”,这个脊梁能不能挺起来至关重要。
组群发展成为世界城镇化发展和我国城市格局演变的基本规律,也是科学有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今年,山西中部城市群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这体现了山西战略地位的提升。山西省党代会又进一步提出了“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发展布局,可见“一群”对山西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将是决定性的。
山西中部城市群主要涉及太原、晋中、吕梁三市及所属的相关县市,可以说是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脉相连,是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是带动域内各城市实现共赢发展的“引擎”,是三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推动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意义重大。从太原晋中(太榆)同城化的提出至今,已近20年时间。但步伐进展不快,广度和深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西中部相关城市乃至全省的振兴崛起。
山西中部城市群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布局,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必须深刻把握区域发展协同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抓好顶层设计、制度设计、规划设计,加快太原、晋中、吕梁三市和综改示范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错位发展,打造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近二十年来,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早已提出,太原和晋中的同城化发展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启动了《太原都市圈规划》《太原都市区规划》《太原晋中共建区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太原晋中结合部布局了山西科技创新城、太原综合保税区、山西高校教育园区、太原铁路客运南站和汽车客运东南站等重大项目,特别是进一步整合建立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太原晋中产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政路网初步实现了互通互联,机场、高铁站、快速路系统、公交系统实现了对接共享。总的来看,进步是明显的,成效是显著的。
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提出,是对太榆同城化、太晋一体化的提升,进一步为山西中部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尽管同城化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但与广东广佛、陕西西咸、长株潭、辽宁沈抚等同城化水平以及济南莱芜、合肥巢湖合并的经验相比,无论在范围还是深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同城化、一体化或联动发展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领域等硬件层面,尚未涉及更为精细的城市定位、利益分配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发展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或者说,同城化一体化并非唯一选项或最优选项。特别是城市群的概念与都市区相比相对分散,城市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面临的空间障碍、体制障碍更加明显。
第一,缺乏权威一体的统筹协调机制。推进城市群建设,就是要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相邻城市,借由统一的协作规划、协同运行、协调发展,实现功能放大,使相邻城市居民形成有如生活在同一城市的社会生活感受的城市整合发展过程。
在行政区划保持现状、行政关系互不隶属的情况下,行政壁垒是最大的天然障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或者说当前推进机制所发挥的效果还非有限。
第二,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城市群发展,目的就是实现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然而利益是无形的指挥棒,创造更大的利益并在城市间合理分配才是推动城市群共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平衡机制、投入和利益共享机制,就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利益在城市间均衡合理的分配,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市群内部及拓展到全省的“内循环”体系就难以有效建立起来。
因此,山西中部城市群必须有力协同,才能共同崛起。但要有力有效协同,就需要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完善投入分配机制。
基础设施协同共建和互联互通是前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沟通城市群内部、并延伸辐射全省的血脉和经络,是加快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必须立足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发展新布局,以规划为引领,合理布局城市群间重大基础设施,做好各地城市规划的无缝对接,使城市群内部的高铁线路、城际交通、城市快速路、地铁和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实现高效互通,逐步形成高快结合、公铁交错、立体快速的全天候、复合型城际通道,并协同布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信息网络、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产业体系协同融合和产业链互补是关键。产业的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必须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清徐开发区等开放平台为基础,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分工、协调发展,以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为重点,协同推进各类产业功能区布局,合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同时,要立足各自资源禀赋,整合金融、物流、科技研发、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等服务发展要素,引导人流、物流、信息流活跃生金,形成山西中部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和循环体系。
——省级协调机制+跨市规划委员会
山西要崛起,中部是核心,中部是支撑,中部是关键。没有中部相关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就难以形成整体合力、集聚效应和协作共赢。
但走简单行政区划合并的路子,难度较大,利弊各半。应大胆探索尝试跨城市间联合规划委员会的模式先行推进,待时机成熟、发展融合度更高时,再择机考虑正式的区划调整。
(一)强化省级层面的高位协调推进。把太原晋中同城化、太原都市区一体化与山西中部城市群培育建设作为引领全省振兴崛起的核心战略,设立省级层面协调议事机构,指导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协调平台,强化工作支持,协调推进山西中部相关城市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规划统筹落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及配套协作、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大事项。
(二)共同成立跨市域规划委员会。以太原、晋中、吕梁和综改示范区为主体,联合成立规划发展委员会,一体规划、统筹布局,使综改区、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交城、文水、汾阳、介休、孝义等市县全面融入太原经济体系,从而实现布局优化、合理分工、产业互补、链条衔接、生态容量共享,使山西中部城市群这个本省“内循环”体系构建起来,形成多业同步、多点联动、多元支撑的新格局。
(三)大胆探索跨区域利益分配机制。统一编制山西中部城市群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建设投入、利益分配办法,建立均衡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避免城市群内部恶性竞争,推进产业发展互利双赢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总之,加快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符合山西发展需要,更符合相关城市切身利益。
山西要拿出太行精神的战天斗地、吕梁精神的坚持不懈、右玉精神的久久为功、晋商精神的创新进取,大胆破除壁垒障碍,叠加发展优势,培育壮大山西中部城市群,成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标杆、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阵地,使山西在支撑中部地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在融入京津冀、对接长三角和大湾区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实现飞跃。